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

第十一回 2004 年我去美國的那幾天

2004年10月,因為某海運公司買了當時全世界算起來算是數一數二的超級計算機,要將原來的 Oracle Single Instance 變為 RAC,所以去了一次美國紐約。

英文很爛,技術也算是還好的我,當時能夠被挑中飛去裝機,完全也是意外,連回來後英文老師期末考考英文自我介紹(那時還在唸二技的進修班),在我背了一大堆我準備好的文稿之後,老師只用英文問我說,你去美國是幹麼,因為我英文真的很爛,所以答不出來,老師又問,你去美國只需要打電腦就好了嗎? 都不用說話嗎? 只好硬擠了幾個字出來,還好老師最後還是讓我過了。

當時這次的經驗也是挺特別的,當時 911 剛發生滿一年多,所以那時的海關仍然很嚴格,光在台灣辦簽證我就覺得超級麻煩,雖然我是去工作,但是客戶那邊不肯發給我們工作證明,所以我們不能辦工作簽證,只能用觀光簽證進去,去辦簽證時,美國在台協會問我要去哪裏,我只說了一句拉斯維加斯他就蓋章了,旁邊比我早面談看起來要去遊學的,因為英文很好就被問了一大堆,看來辦美國簽證時,就算你英文再好,也是裝死比較容易拿到。

又扯遠了,這次去美國安裝的主機,其實是備援台灣這邊的同樣架構的備援系統,這家海運公司租了兩條 T1 的海纜,透過 Oracle 的 Dataguard 技術,達成了資料庫遠端備援,但其實在系統仍在 Single Instance 測試時,以這家公司的規模和交易量,兩條 T1 的頻寬仍是不足以傳輸實際的交易量的,所以我們在 DataGuard 的傳輸處理上,有特別的動了一些手腳,將之改為手動的批次壓縮傳輸,以節省頻寬,將這隻手動程式排入 crontab 後,就可以定時自動化傳輸了,而且我們也將兩邊資料庫的交易配置成相差六個小時,以防止有人為錯誤誤刪資料時,還可以去備援端將資料趕緊的匯出再匯回,就算 Primary 端發生災難,備援端追回六小時的交易大約要 1 小時的時間,這樣子 RPO 跟 RTO 是客戶可認可的。所以後來就這樣子設計了。

裝機的過程所幸還挺順利的,只是因為時差跟台灣相差了快 16 小時,通常我們在工作時,台灣這邊的同事在睡覺,他們睡覺時就輪到我們工作,每天有重疊到的時間了不起也二、三個小時,把前一天的工作交接後,他們就去休息了。只是光 Dataguard 要使用的 source ,就是 Primary 端的 RMAN 備份檔,我記得好像快 500GB 以上吧,當時光傳檔就需要八個小時,因為一次建立失敗,只好又重傳一次,還好最後有建起來就是了。不過這家海運公司真的很精實啊。

我還在台灣寫工作計劃時,原本只寫週一到週五,結果客戶問,那你們六、日要做什麼,我差一點就說六、日休息啊,還好沒說出口,後來就更改計劃內容,把一整個星期填的滿滿的。所以我們是真的星期六、日都還在機房工作,就連最後一天要上飛機的當天,早上從旅館退房出來後,還是去機房做最後的工作,一直到上飛機的前幾個小時才離開機房去機場報到,後來這幾年看到鴻海經常被報導說他們出差都是下飛機就去工作了,一直工作到要上飛機前都還在做,說到底我們也是這樣子的啊。其實中間有個假日客戶還是有帶我們有抽空跑去紐約州的隔壁,維吉尼亞州去逛了一下,後來又往南開去了大西洋城的賭場參觀。體驗了一下美國真的是地大到可怕,高速公路也是又大又直,只是過路費我們四個人 Share 下來,真的是不便宜,所以要在大蘋果生活還真的是不容易呢...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